生命教育读后感19篇(范文推荐)
来源:教育整顿 发布时间:2023-07-20 15:15:03 点击:
生命教育读后感第1篇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教育激扬生命》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教育读后感19篇,供大家参考。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篇
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教育激扬生命》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孩子们束缚住。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发散,主动汲取知识,发现新问题。于是,只有放手课堂,相信学生,才能激发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现出精彩。
如我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有的学生抓住了前文对居里夫人外貌的语句(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与后文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将奖金捐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联系在了一起,看出了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还有的同学抓住了可能一词来谈,从中看出实验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但居里夫人仍然忘我工作,可见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学生们在深度阅读中,抓住了关键词句,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精神,吐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课堂上如此的能说,是我始料未及的。
总之,返璞归真,以人为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的精彩,是成人无法演绎的。这个信念也将伴随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前行。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2篇
读完郭思乐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颇受启发。在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他推崇的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实施生本教育必须由“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这些理念契合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追求的方向,让生本扎根学校,让教育激扬生命,促师生共同成长。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了郭思乐老师的著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同时,教师也应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而应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牧者”,教师应与书为伴,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从师生共创的生命舞台上,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生命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成长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3篇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是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所著,南开中学由我国前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1904年建立,曾因出了共和国两任总理而闻名于世。在南开办学这100多年来,有许多内涵丰富的教育格言和办学理念,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简要摘录部分观点如下:
南开创办人、被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老先生亲自书写的40字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学子的行为端庄,与容止格言的规范要求是分不开的。
张伯苓校长倡导的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所谓允公,是大公,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所谓允能的能,是智能、体能、技能、才能等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实干、苦干,达到获得各种“能”的目标。所谓日新月异,是指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康校长在书中也特别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人,只有以人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科学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教育是生命的引导,教育的目的应是人的整体素质均衡发展,它涵盖了显于外的生理层面,蕴于内的心理成长以及社会文化知识素质等。要相信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们的潜力实在是不可低估的。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4篇
《生命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我们生活中将会遇到的事,普及了我们关于生命的知识,教育我们保护环境,预防校园暴力,不要乱服药物,要健康饮食,“想哭就哭”,还要学会紧急治疗如为被电击的人紧急治疗,为被烫伤的人处理伤口。
身体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身体,只有大把的金钱,最后还是等于零。是药三分毒,儿童用药不能盲目用成人药,有时药量并不是简单依据体重就能判断的。量小影响治疗,量大可能导致中毒,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儿童感冒也不能滥用抗生素一类的感冒药,如果长时间使用,会诱导病菌抗药,体内正常菌类失调。在生气时,也不能一味的生闷气,眼泪里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可以大哭一场(15分钟以内)来平息怒气。也可以到宣泄室里打骂、涂鸦橡皮人、到空旷无人的地方大声叫喊,以此来宣泄怒气,否则你也可能成为一个“定时炸弹”。由于生活忙碌,许多人都来不及吃早饭,第一节课下课就会感到饿,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早餐一定要好好吃。我们生病时也不能对别人咳嗽,这也是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病。
我们还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不要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宽容不是忍让,不是妥协,但是宽容有时需要忍让、妥协。宽容的法师让大汉觉悟,让他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别人,从此大汉走向成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生活也会对你宽容;
多宽容一点,也让我们的生命多了一点空间,才能让自己有个平静从容的生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每个人吧!
我们更要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因为科技的提升,二氧化碳一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能阻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功劳重大;
可一些现代化学物质却让它伤痕累累,渐渐稀薄,最严重的还是水资源的缺乏:生活污水的剧增让河流变阴沟,变胡泊为污水池,甚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开始变为可怕的“黑河”,滥砍滥伐造成水分蒸发大量流失,所以我们要用切实的行动来守卫我们的家园,别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生命教育》让我们学习拥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并给予它责任感,让它学会感恩的`同时让我们学会自我情绪调整、注意身体健康、处理各种意外伤害因为身体是一个人的根本;
还让我们了解离家出走的坏处及预防校园暴力,在灾难后自我调整,武装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大家都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健康茁壮的成长!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5篇
世界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爱”这种东西很空泛,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可是看不见的,但它肯定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因为人是一种情感型的动物,它热血而不冷血!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很多情况下,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创造新的奇迹,创造教育的辉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每位学生都是充满单纯、善良、天真的品性,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会铭记于心,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日祝福,是感动、是欣慰,更是一种幸福!这就够了,爱的教育,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爱后,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育是一种“良心式”的工作,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来偿还学生对我们的无止境爱。也许这需要用上我们的一辈子!
同时,教育还需要博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需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面对“后进生”一次次“旧病复发”,老师应该是宽容地就势引导,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坚信教育是一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坚持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人心总是肉长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感化。在阅读那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名学生的教育手记,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将来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教育的生命将会因爱而动听!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6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困境中磨练自己,定能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题记
春节快结束的时候,读了当代教育家康岫岩所著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读后颇受启发。在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的生命面对学生的生命;
教师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
学生素养的水平体现教师生命的价值。
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
作为南开中学的第六任校长,康岫岩从出生到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在命运与历史的磨砺中,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将自己的生命和教育事业、南开中学、南开教师、南开学生融为了一体。正是因为康校长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领悟,不断总结,不断积淀,才会引领南开中学走向了辉煌之路。作为一代教育家,康校长在治校中始终贯穿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以学校文化积淀学校精神,还是重视修身养性,敦品立德,无不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整体高素养教育观”,以培养“世界的中国人”为目标。正是有了这种思想的"指导,才有了南开今天的迅速发展。康校长用自己的人格、品德、思想境界、学识、能力、才干和教育见地、工作魄力诠释了校长这个角色的含义。
在书中,康校长回忆了在学校推行“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情形。她选择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白色、绿色、蓝色”为代表的三色板块式课程体系,开设了“学校特色、教师特点、学生特长”为立足点,凸现人文性、地域性、独特性的校本课程,首开先锋在中学开选修课,实施学分管理。这种独特的课程管理为南开培养出了更多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教会学生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创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人后能为社会做贡献,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能营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看到书中南开教师为了每一节课冥思苦想、精心设计的动人故事时,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之基础的中学教育,不更是应该从小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教会学生学习吗?可是想想我们平时的课堂,充斥的最多的是灌输知识,是照本宣科。大家满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缺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多少,创新能力增长了多少的理性自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的迅猛发展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学习将是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更显得尤其重要。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渔技”,使他们“乐钓”、“会钓”、“擅钓”,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激烈竞争时从容应对,脱颖而出。
在我身边有不少同行埋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教育越来越不好做、工资不能和自己的劳动成正比等等而丧失事业心、丧失勇攀教育高峰的勇气和动力,过着年复一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好,‘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的生命面对学生的生命;
教师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
学生素养的水平体现教师生命的价值。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应该这样去做:在教育学生时,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
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的创新需要不断涌现“新鲜的经验”,在今天的社会中,需要我们不断去积累新鲜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点,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时时有自信,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时时有美丽。我们的教育生涯才会精彩!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7篇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
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教育的生命将会因爱而动听!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8篇
这学期拜读了康岫岩撰写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和李希贵撰写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两本书,收获很大,书中很多地方让我感动,特别吸引我的是康岫岩撰写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一书,给我带来的是久久萦绕于心的感动。她用生命理解教育之深刻,她追求并实践"整体高素养教育"之执著,她的人格魅力,她的教育人生和教育思想,还有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那深深的挚爱令我的灵魂再次得到洗礼。通读此书后有以下几点让我深受感触。
一切代价只为不解情缘
今年60岁的康岫岩出生在教师之家,和她做教师的父母一样,一辈子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她一直奉行这个信条:把生命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用教育引导生命。康校长和南开有着不解的情缘,她非常重视南开这所名校的优秀传统,为了走近南开,初任南开校长,就一头扎进校史资料中如饥似渴的通读有关南开历史的书籍与文献,以致能对校史解读的如此清晰;
为了秉承南开精神,学习南开的办学思想,她了解了为南开做出贡献的老校长,从他们身上,她明白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的真正含义。康校长对南开的着迷,让所有的人都说她的魂被南开勾走了。她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为了这个不解的情缘。
终身学习只求共同发展
康校长重视学习,把终生学习引到学校工作中,把南开建成学习型组织,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她强调校长、教师都要学习,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她自己就是学习的模范。在她的书中曾这样写道:我们家就安在学校的教师宿舍,简单的家具最多的就是书。康校长爱看书,一看起书来就是不知疲倦,上班前看几页,在家睡觉前看一会儿,休息日时,更是一整天与书为伴。用她自己的话说:回忆我已走过的多半生,可用"学习"两字概括。我想我的后半生也会生命不止、学习不停。写这本书的过程是我终身学习的又一经历。
一切努力只因心中有爱
康校长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她爱生如子,而且爱老师,充分理解老师的疾苦,为老师搭台唱戏,建立机制,陶铸名师。
在她做老师期间,她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牢记母亲的教诲:要把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她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句话都能引起她的注意。她总能发现学生的优点,重视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为了挽救一个孩子,她用心灵去与孩子沟通;
可当她发现自己因说错一句话而误解了学生后则深感内疚与自责。我被她的行为而感动。她理解学生,她更爱学生,一个校长经常和学生说话,能经常听取孩子们的心声。毕业班的学生们在参加运动会时会感谢她,因为是康校长看到了孩子们的快乐,看到了孩子们的发展。曾担任校长学校管理班的成员们更应感谢她,因为是康校长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
作为一位校长,她更爱自己的老师。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他不惜一切代价送老师走出校园、走出天津、走向世界,让他们的知识与世界接轨,让他们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为了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心态,她关注老师生活的细节,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切努力,她赢得了学生对她的喜爱,教师对她的敬佩。
高举大旗促"整体高素养教育"
康岫岩出身于教育之家,40年的教育生涯,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对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深入探究,使康岫岩的教育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她秉持"整体高素养教育观",她认为教育的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教育途径,再经过学生的内化、积淀,使其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持久的禀赋。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内在品质、外显行为养成的过程。一个人的素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整体。因而决定教育有其整体性,实施高素养教育的进程,就像在弹奏教育交响曲,只有整体和谐才有教育力。康岫岩期望通过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使学生达到"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全、志存高远与自强不息并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均强"的一代新人。她为此而不懈地追求。办学实践的成功也证明了"整体高素养教育观"的科学性。
志存高远以国际视野办教育
以国际视野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中国的教育只有具备国际视野才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凡世界的,必先民族的。世界知名首先是国内著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符合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中国的教育也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必须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必须以中国为本。学校的发展目标应该定位在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教育特色,以自己扎实的基础性、深厚的民族性、独特的创造性、持续的发展性为基础,再进一步敞开大门,吸取世界各国教育的精华,为我所用。双语教学无疑是个好的教育模式。实施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单是纯语言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交融、共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概括来说,双语教学应该使受教育者形成"双语、双文、双能"的高素养。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9篇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
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教育的生命将会因爱而动听!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0篇
在《生命与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双层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
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举例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也是走进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的教育者首先应该关注儿童。
(一)把握儿童的今天
有一个诗人说过每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要把握儿童的今天,因为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明天的昨天就是今天,把握儿童的今天就是把握儿童的未来。北师大教授康健说:“我们现在太多地把儿童看做是明天,其实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提高人们现实生活的价值,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这就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今天的学生学什么更重要
1、学会做人比学会在学问更重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和珅的学问不可谓不深,希特勒的本领不可谓不大,那些电脑黑客技术不可谓不精,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进步不但没有产生积极作用,反而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说德育为先、智育为重。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为真;
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的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呢?
2、学会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喜悦,他在这方面归纳为三条:不是知道,而是学会;
不是所有,而是获得;
不是存在,而是到达。老师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指导孩子掌握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3、学会创新
知识是经过经验总结的记录,创新是知识航船驶向未来的发动机。昨天的创造就是今天的知识,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知识,所以,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长久一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如何面对呢?
(三)自我认识,作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是职业,不求功名,但求无过;
教育是事业,教师应不断开拓创新,为此奉献终身。
因此教师应: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四)教师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首先要提高工作效率,一叠叠的作业本把教师学习的时间都给耗掉了,教师们可各显神通:培养学生小干部;
当堂完成同桌互改;
挑选易错题批改,个别学生面批等。其次应多看报纸、看电视、多上网。此外教师应培养兴趣爱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兴趣爱好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中慢慢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感。因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能给人们灵魂的震撼,而艺术是相通的,美好的事物总是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和熏陶着人们的。
(五)反思自身的教学
教师应每天读一点教育论着作;
每天写一点教学日记;
每天想一点教学反思。而经常反思一下自身的教学尤其重要。
(六)关注生命化教育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1、教师要有生命意识
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不可逆的;
生命是尤其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运行于特定的轨道,都有自己的特性。
2、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
用思维来建构知识;
用情感来丰富知识;
用心灵来感悟知识;
用想像来拓宽知识。正如冯建军教授所说的:“诗意的教育使对话的双方走进”我“与”你“,用心交流,用心感受,自由地展现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思维、意义和知识,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共在。”
书,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会,我将继续阅读,继续体会。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1篇
在寒假里,我读了《生命教育》。因为学校有要求在假期阅读,在开家长会时也推荐家长看这本,就拿起书,泛泛的翻了一几页,后来却是越看越觉得不错,就干脆坐下来细细品读,认真体会。
生命教育讲的是帮助孩子如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与生活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看后觉得,这本书所阐述的是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生命教育是一门学问,也像是门艺术,也是让所有家长、老师时时刻刻无法回避的日常琐事。
我们的身份很是双重的,即是家长,也是老师。很多的家长都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成也老师,败也老师。还说交给老师我们放心,只要是为了孩子好,要打要骂随便,绝不袒护。家长要养育孩子,不仅是要养孩子,更要育孩子。不仅管吃穿住行,更要管成长。养育孩子从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我们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孩子。怎样穿衣,怎样更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的事,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表示痛苦和愤怒……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担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半途而废,孩子上学就把教育任务完全交到了老师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块尚需雕琢的石头,需要家长的辛勤劳动,需要老师的挖掘,才能成为一件惊世作品。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而应该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遗传、环境等很多外因和内因注定了孩子成长的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读这书,收获很多更好的教育方法,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我读这书,如获至宝。闲暇时间我会在读,在领会,在品味。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今后该走的路。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2篇
《生命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我们生活中将会遇到的事,普及了我们关于生命的知识,教育我们保护环境,预防校园暴力,不要乱服药物,要健康饮食,“想哭就哭”,还要学会紧急治疗如为被电击的人紧急治疗,为被烫伤的人处理伤口。
身体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身体,只有大把的金钱,最后还是等于零。是药三分毒,儿童用药不能盲目用成人药,有时药量并不是简单依据体重就能判断的。量小影响治疗,量大可能导致中毒,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儿童感冒也不能滥用抗生素一类的感冒药,如果长时间使用,会诱导病菌抗药,体内正常菌类失调。在生气时,也不能一味的生闷气,眼泪里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可以大哭一场来平息怒气。也可以到宣泄室里打骂、涂鸦橡皮人、到空旷无人的地方大声叫喊,以此来宣泄怒气,否则你也可能成为一个“定时炸弹”。由于生活忙碌,许多人都来不及吃早饭,第一节课下课就会感到饿,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早餐一定要好好吃。我们生病时也不能对别人咳嗽,这也是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病。
我们还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不要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宽容不是忍让,不是妥协,但是宽容有时需要忍让、妥协。宽容的法师让大汉觉悟,让他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别人,从此大汉走向成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生活也会对你宽容;
多宽容一点,也让我们的生命多了一点空间,才能让自己有个平静从容的生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每个人吧!
我们更要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因为科技的提升,二氧化碳一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能阻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功劳重大;
可一些现代化学物质却让它伤痕累累,渐渐稀薄……最严重的还是水资源的缺乏:生活污水的剧增让河流变阴沟,变胡泊为污水池,甚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开始变为可怕的“黑河”,滥砍滥伐造成水分蒸发大量流失……所以我们要用切实的行动来守卫我们的家园,别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生命教育》让我们学习拥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并给予它责任感,让它学会感恩的同时让我们学会自我情绪调整、注意身体健康、处理各种意外伤害因为身体是一个人的根本;
还让我们了解离家出走的坏处及预防校园暴力,在灾难后自我调整,武装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大家都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健康茁壮的成长!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3篇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推荐大家阅读生本教育的相关书籍。我首先阅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380多页,从教育观、儿童观、研究法、教学观、基础观、课程观、教师观、生态观、德育观、评价观、根源观等方面,从理论层面,详细阐明了“生本”的核心理念,并且还列举了大量的生本课例,及许多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后所取得的优异成果。无疑,他们的成功,学生的优秀,是吸引我们去探究“生本”课堂的直接动力,可一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方法的转变,首先要从理论上重新武装自己,才能切实有效的开展相关活动。
本书中,郭思乐教授强调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则成了“纤夫”。
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反观自己,只得羞愧地说:“我这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啊。”需要反思,转变的地方很多,学习更是刻不容缓。在学科大组长的带动下,我开始尝试“生本”课堂模式,当然,万事开头难,初次尝试的结果是苦涩的。小组合作的过程让我很苦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断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4篇
今天我看了《生命教育》中《感恩父母》。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们都有父母,但我们不知道感恩父母。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我们知道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需要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这篇文章分了4个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长导航和智慧圆两个部分。成长导航里写了两则小故事,写的都是跟感恩有关的。一个是正面例子,另一个是反面例子。智慧圆里写了感恩教育和感恩意义,感恩有什么意义呢?感恩的意义就是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回到现在生活中,父母从小就开始教我们走路,说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又开始接送我们去幼儿园。放学了,父母又回到家放电视给我们看。要是父母不放给我们看,我们就哭。终于到了我们上小学的年纪了,我们不再不懂事,但是回到家后,父母还要辅导我们功课,为我们打理好一切。我们如今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幸福,都是父母用心血换来的,我们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我们做事,可我们还不知道感恩,你们有没有想过父母多么的伤心呀!
《感恩父母》,很值得大家看一看。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5篇
今天,我们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一个社工叫波波姐姐,她来跟我们上课。首先我们玩了个游戏叫做抛鸡蛋,每个班两个人,一共六个人,有三个鸡蛋,可是都被不小心抛到了地上,波波姐姐跟我们说“鸡蛋也是生命,你们是不是应该守护它。”大家说“是的。”我感觉人和人之间,有的人很坏,很想把别人送去天堂抢夺财产,毁人灭口。还有在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等等。
一会儿,波波姐姐放了一个视频给我们看,一个女明星叫雷庆瑶,她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胳膊,她的家人把她漂亮的衣服扔掉,一天她的爸爸拿着一把剪刀把她美丽的长发剪掉,她觉得为什么没了胳膊就不能穿着漂亮的衣服和美丽的长发,可她还是自信的面对生活,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可以做到正常人做不到的事。看完之后,波波姐姐说:“看了这个视频的有什么感想?”
有的人说:“做人要对自己要有自信,不然活下一点自信都没有,那应该和死没区别。”我觉得无论身体少了什么,也要自信的去面对生活,不做一个无用之人。
大家说呀,都快下课了,波波姐姐让我们每个班分成四个小队,守护小鸡蛋。可以用任何东西守护鸡蛋。
课后我明白了,时间是无限的,生命只有一条,浪费了一条就没了,而活着也要自信,无论少了手,脚也要自信的面对生活,不然活着和死差不多。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6篇
假期,我读了《生命教育》这本书,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聪明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丰富的情感。哭,笑?既然你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就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但是,哭与笑不同。眼泪真的很奇怪,它会使人们拥有多种复杂的情绪,让人们难以揣摩与分辨。幸福?痛苦?其实,眼泪也是一种幸福!哭泣不一定就是软弱、无能、可怜的表现;
微笑也不一定就是快乐、开心、幸福的标志。自己的心境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再怎样说,也不会代替自己。所以,不要掩饰我们的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难受就难受,开心就开心!流自己的泪,让别人说去吧!
仔细想来,我已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有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不该哭,不能哭,也不敢哭,为了种种理由,我最多让眼泪在眼眶里打几转,然后让它们自然蒸发,我常问自己:“我还会哭吗?”哭,究竟是不是坏事?哭是情绪宣泄的重要方式,但大人们却总是说:哭,是无能的表现;
哭,是心胸狭义的证明。考试考砸了,不能哭,要寻找失败的原因,争取下回考好;
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哭,生活不相信眼泪,只要努力,办法总是会有的;
和同学相处中受了委屈,不能哭,不是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可是,我想,哭不也是一种心情吗?既然高兴时能笑,为什么痛苦时不能哭呢?哭也是一种率真,哭,也是一种享受。于是,我暗暗地告诉自己,想哭就哭吧!假如明天遇上可哭的事情,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哪怕哭得天崩地裂,哪怕哭得乾坤扭转。让泪水冲去所有的忧伤,所有的委屈。那时,自己的心情一定能会重新明朗起来的。
书中也说到,流泪,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因为它宣泄了心中的不快,让心灵重获温暖。学会流泪!对自己,何必太过苛刻。让自己或微笑,或流泪,随心而动,那样,我们会更加的成熟,快乐。
雨过天晴,天会更蓝;
泪水过后,心情会更舒畅。生命,就要活得与别人不同,要快乐,要满足。
幸福的时候,我喜极而泣;
伤心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生命,就要与众不同,就要自由自在,就要活得精彩!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7篇
著名作家张爱玲说过:“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我很赞同这句话。自从我能够阅读开始,书就会在我需要的时候陪伴着我,不离不弃。今年暑假我又意外地拥有了一本好书,那就是王登峰和陶继新合著的《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方面的文章我也看过一些,深知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了解一些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所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最吸引我的是第二板块中的《提升境界安顿心灵》。在这里,陶继新老师说:“没有认真诵读经典之前,我的心很不安定,比较浮躁,心情也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左右,诵读经典之后,我知道,要想安顿心灵,就要好好诵读经典。”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也走过了这样的心理历程。那时我对很多事情产生了怀疑,对前途感到渺茫,似乎看不到今后的路,心里装满了对追逐的疑惑与绝望。这种情绪流露在我的文章里,被一个博客朋友捕捉到了。他说:其实没什么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也很容易,你一年读15——20本经典名著,你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些书目,例如《中华经典随笔》《傅雷家书》《我们仨》写在人生的边上等很多名作。就这样且读且聆听,我的心灵种满了庄稼,杂草自然就少了。每每捧起一本好书,或者聆听一段智者的讲座,很快便能让自己驶进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功利之心顿失,浮躁之气远遁。将自己融入自然和人文风景之中,感受那份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快。
我终于清楚地知道了,我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做自己喜欢的事,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和学生们上好每一节课,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正应了陶继新老师所说的,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生命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那个一度曾经怨天尤人的我,现在变得更加从容、坦荡了。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会淡然面对;
当我遭遇波折的时候,我也将视作生命的本然。从此可以守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平静、愉快地在生命常态中行走!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8篇
在4月9日和10日听了两天徐长青工作室主办的全国特级教师观摩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状态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每节课中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的投入,说得流利,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 ,教师们只是一个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完成的服务者、引导者,真正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这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教育激扬生命》,书中主要讲解的是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价值观。
通过听课我在思考,这些老师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彻底改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色彩、极富艺术魅力的实践活动,它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索、想象、创造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是主演,导演事先设计好课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把一节课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为主。
二、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同样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心灵,还注重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大力发展。学生就会动起来,学生就有活力、有朝气,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总之是尽力创造可能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一切能力,就是真正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些也不禁让我感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也要敢于放手,只有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看到学生带来的惊喜。
生命教育读后感 第19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的课文,题目叫《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写得是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在飞蛾、小瓜苗、自己的心跳中体会到了: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习中,我感受到文章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对人生积极地态度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也该对生命负责。
我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春天,小草从泥土里倔强的探出头,在阳光下展示出它的勇敢,它向人们诉说它拥有生命并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方式。蚯蚓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为农民伯伯们翻土,没有人体会到蚯蚓对生命的渴望,它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就是最好的答案,这就是蚯蚓诠释生命的方式。蚕破茧而出,需要的也是对生命的渴望和足够的勇气,而它做到的不仅仅是破茧而出获得新生那么简单,更需要时吐丝的贡献。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蚕们不惜扭曲身体,还要吐出丝呢?蚕靠的就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勇气。连小小的动物都有对生命的喜爱和渴望,那么人类要怎样诠释和珍爱宝贵的生命呢?
让我们好好珍爱有限的生命,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日聚会星期五,是我好朋友陈思璇生日。她邀请了一大帮同学放学后为她庆祝生日,其中,就包括我。聚会的地点是位于人民路的百盛蜂。听说,在百盛蜂吃披萨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披萨,这让我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同学们怀着高兴地心情来到了百盛蜂披萨店。
到了披萨店,同学们都抢着点自己喜欢的披萨,“来这里就是吃披萨的嘛!”我想。最后大家商定,点了一份鲍贝披萨,还有一份水果披萨。在兴高采烈的吃披萨的过程里,同学们都喜欢相互抢饮料喝,还玩起了“围攻郑琰”游戏,大家唱呀,跳呀,顿时,整家披萨店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终于到了制作披萨的环节,披萨师傅给我们端来了面团、芝士、果酱和新鲜水果。我和李玘看到膨胀的面团,第一个想到就是怎么把面团给捏扁。我迫不及待的把面团使劲地按下去,里玘也把面团捏成了三角形。披萨师傅告诉我们,制作披萨的面团不能捏扁,这样不美观。开始做披萨啦!首先抹上果酱,我拿起勺子就是一勺,几乎一瓶的果酱全被我给弄完了。抹好果酱,再把新鲜的水果摆在上面,我用手抓了一把水果撒了上去,几乎看不出到底像什么,同学们说我做的是大杂烩,我开心的笑了。最后,放上芝士,每两人一包芝士,还是我的动作迅速,抓起一把就放上去,陈思璇只拿到了一点点。终于大功告成,师傅把我们把成品都编上号,一个个的放进烤箱,大约过了数分钟,披萨出炉了,我打开一看,一个小娃娃的脸露了出来,“哇塞!”我惊讶地说,“我的看起来像大杂烩,烤好了一点儿也不像了耶!”我美滋滋的先尝了一口,好好吃!很脆!披萨一下就被我啃得只剩下一半了。另一半,我想带回家给老爸老妈吃,让他们也尝尝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的美味披萨。
百盛蜂这个地方好好呀!即有美味披萨吃,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做。好期待我的生日快点到,我也要在这里举办!去补习
这次的数学单元考试,我才考了80分,老妈对我的这个分数很不满意,老妈看着我的试卷说:“徐韵小姐,你的心快要比腰还粗拉!”我为此也非常的苦恼。
周六的早上,鲍杨洋来我家玩,吃过中饭后,就邀请我去她家玩,她说:“徐韵,你来我家吧!我家请了家教呢!今天下午来帮我补习,你也来吧!”我听了十分高兴,连忙收拾好学习用具,准备出发。
老妈听说我要去杨洋家一起学习,给了我一些票票,让我们坐三轮车。外面的雨下得可真大呀!一把小雨伞都撑不住。顽皮的小雨点穿过伞一直的拍打在我们的脸上。我和杨洋冻得起鸡皮疙瘩。好不容易才等来一辆三轮车。虽然是乘三轮车,可是沙啦啦的雨点透过车棚打进来,一路上我们可冷死了。
推荐访问:读后感 生命 教育 生命教育读后感19篇 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19篇) 生命教育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