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阅读语文教学书籍读后感8篇(完整)
来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7-25 12:35:03 点击: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第1篇这次,我读了于漪老师的《我和语文教学》,我深有感触。于漪老师说:“生活就像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社会中的人和事,只要你能够仔细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语文教学书籍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1篇
这次,我读了于漪老师的《我和语文教学》,我深有感触。
于漪老师说:“生活就像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社会中的人和事,只要你能够仔细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到处都是。”所谓“生活是作文之本”。那么我想她就是要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首要任务就是要先帮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目的地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和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有了观察目标,又即刻派上了用场,写作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的成功,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从而也会因此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于漪老师说:“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不是无本之木,无缘之水,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的体会是对于接触世界的范围还比较狭窄的学生来讲,只有有了亲身体验,他们的情感才有可能会一触即发,情丝泉涌。学生如果缺少亲身体会那就只会空发感慨、大唱高调或者直接抄作文书,根本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将会毫无美感可言,学生痛苦,批作文的老师会更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教会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写作时融入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的文章才能以情动人。
读了于漪老师的《我和语文教学》,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更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这块领域我要进一步地好好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展现一片广阔的天地。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2篇
当今时代,孤陋寡闻的教师已无法胜任教师的角色,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多年来,对知识的渴望始终是如饥似渴。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爆炸,课堂上自己经常感觉力不从心,每每借助于所读之书将课堂控制的游刃有余之时,那份喜悦是无以言表、笔墨难尽的。
近日我读吴立岗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较通俗的语言对教学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它讲述的内容相当丰富,从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到新课程改革发展,更全面地阐述新课程下的拼音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教学评价,还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书中深奥的理论,都能用浅显的语言表达,用字尽量通俗,句子尽量简单,行文却不乏可读性,使老师看得懂,喜欢读,用得上。即使是平时比较少接触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的老师,也不会对文章感到害怕或厌烦。阅读本书,使我如沐春风,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水平,学到思想方法,又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使我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能满腔热忱,又保持理性,沿着正确的方向与时俱进。
如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识写分开,给很多教师带来困惑,识的不用写的,写的不一定是现学的,觉得很别扭。其实,识写分开是我国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的宝贵经验。书中讲到在我国唐代就开始有写字教材了,当时识字教材用《千字文》和《急就篇》,而写字则从“上大人孔乙己”开始。新课改下,生字编排的特点是识写分离,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好处是:对于识字而言,可以不受写字牵累,保持较快的速度,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对于写字而言,可以更加突现写字规律,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笔画写起,打好写字基本功。看到在这儿,感触颇深,作为低段小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写字质量。又如作文教学章节中对于低段写话教学,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矗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写话降低了难度,强调小学生的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情感体验。本书指出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所以写话练习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写话时应具有一种多-维与开放的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唤醒学生心中倾吐的需求,张扬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还提出要给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提供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的条件,以此点亮学生心灵的繁星。给我们的教学有了可操作性的策略,让自己深受启发,使自己在教学工作学会抓住每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契机……悉心揣摩,积极践行。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佣,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佣”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读书去采集。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小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脓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在长达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视、寓言故视、成语故视。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视、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辩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我们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同学们自己把好书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另外,老师还坚持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心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竞赛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知识能够孕育知识,智慧能够点燃智慧。教师只有先点燃自己熊熊的智慧之火,才能点燃学生的一个个火把,从而让真、善、美薪尽火传。的确,有时候我们与谁同行,比要去哪里更重要!这是我学习的最大的收获。小学语文教学无止境,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受益匪浅。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3篇
语文课本中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固然重要,但略读课文的指导更不可忽视,在阅读中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浅尝辄止,也不能像学习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入微,略读课文的指导应放得开,收得拢,通过学生的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等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自我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认真读了《小学语文》2013年11月的《用好阅读提示,提高学生自主解读略读课文的能力》一文后获益良多,全文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怎样用好阅读提示,提高学生自主解读略读课文的.能力的策略方法,读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思路更清晰了。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读了本文后,使我明确了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往往会使学生在阅读时放任自流,不知学什么,怎么学,使阅读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效率低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要求,首先指导阅读单元提示课文中的导读提示。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一个单元的精读课文之后,从一个单元来看,精读课文是“示范”,略读课文是“练兵场”,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延伸和拓展。研究单元提示和导读提示是制定“略读课文”学习目标的前提。有了具体内容和任务,课文的学习目标就比较好制定了,这也就是抓住了课文的“目”。
在制订了目标后,再借助提示设计学习流程。通过对导读提示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找到了文本中蕴涵着的阅读价值,品味语言文字,就可以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赏析,进行有效略读。
在学习了这样的经典选文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我们也要结合导读提示把握教学基点,适时补充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去认真读原著,由点及面,拓宽阅读的视野。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4篇
“教学艺术具有莫大的魅力吸引学生想学爱学,激发学生乐学的高涨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带来成功学习的愉悦,得到强烈的艺术享受,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心中不由一动。
以我朴素的理解,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因为它以创美的过程和美感的形式带给创造者和观赏者以审美愉悦。失去了这种审美愉悦,不管是在创造还是在欣赏的过程中,都会失去美感,没有美感的东西,还能成为艺术吗?
教学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它是和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相伴而生的,教学艺术的创造必须以教学活动的进程为依托。没有具体的教学活动进程,就没有教学艺术的鲜活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进程都能创造教学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艺术就是创造了教学愉悦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综合体现。
教学活动进程中所产生的愉悦,主要体现为教育者的施教愉悦、被教育者的学习愉悦和观赏者的欣赏愉悦。教学艺术仅仅创造了教师的施教愉悦和听课教师的欣赏愉悦是不够的,因为教学的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愉悦的核心就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愉悦。也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愉悦的教学过程,才能创造真正的教学艺术。教师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实施,以及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运用,只有在带给学生以学习愉悦的时候,才能升格为教学艺术。
要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愉悦和学习动力,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学习的成功,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只有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持久的维持对学习获得的愉悦感,学生才能在不断的愉悦强化中把成功学习的愉悦内化成对学习的“乐”和“爱”,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学艺术所创造的愉悦,应该以创造学生的成功学习愉悦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乐”和“爱”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动力为依归。我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构建和谐而愉悦的课堂!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5篇
《我和语文教学》看完了。合上书本,仍觉得意犹未尽,仍然被于漪老师那博大的师爱、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辟的论述打动了。
说实话,对我来说教育专著不及文学作品有吸引力,这本书我竟断断续续地看了几个多月。这类书籍大多是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一会。每次只看一篇文章。看得比较肤浅,做的笔记比较少,但是收获还是挺多的。从中学到、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宽了心胸。
在这本书中没有高深难懂的教学理论,但所讲道理不乏深刻。作者把一些理论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解释,深入浅出。所讲的道理是一些教育教学中极为常见的的道理,但经作者一讲顿时熠熠生辉,倍感亲切生动。比如:“强调人文精神要有民族特色”、“语文教学应重在创建和发展”、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等。作者既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又高屋建瓴,讲得非常透彻。她所阐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比较实用,让广大语文教师易学易掌握,能迅速地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或许有人认为现在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已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讲课的本领已不再那么重要了。但是我认为扎扎实实地基本功、渊博的学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师爱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
于漪老师的语言十分精彩,令我陶醉其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以及丰富的词汇和恰当地引用,使语言极富文采。读她的文章象游览一座花园,欣赏一片春天的原野,泛舟一条幽雅的小溪,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请看书中的一段话:“教师的语言应多功能,集激趣、传情、达意、启智于一体,有感情、有色彩,有智慧、有哲理。说理,高屋建瓴,无懈可击;
表情,或淋漓尽致,慷慨激昂,或委婉曲折,娓娓而谈。教师的语言应变化有致,因学生,因场合,因事物的不同而相应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遣词造句、语调、节奏等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像这样的语句,在书中俯拾即是。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于漪老师的文章,知道她能熟练地背诵八、九百首优秀古诗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呀。背诵这么多古诗词,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感染,就一定能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生动起来。很惭愧,我能背诵出的古诗词名篇比较少,顶多也就是三、四十篇吧。写文章时就难,苦思冥想,写不出来,就是写出来了也干巴无味,味同嚼蜡。今后我要多背诵一些诗词,努力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每读一次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启发。今后,我还要再重新阅读这本书。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6篇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已陪我走过4年教学生涯,四年时间我拜读了48本《小学语文教学》,每一期的杂志紧跟时代变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现各个专家教育教学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践行,借鉴书中的理论,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阅读教学之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爱上阅读。
通过引导对比阅读,提升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带领学生展个开对比探究阅读,所选择的对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沟》并设计提问,希望可以触动学生的的对比思维。“这三篇文章都是生针对自然景观而进行的描写,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异同,你能够发现这些异同吗?”之后学生便在问题的引导下,分别立足于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发现其中的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想象画面中感悟体验,读出词语的“新鲜感”,从联系实际生活开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
二、习作教学,让写话训练呈现精彩
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以活动为支架。我们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拍摄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场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或一段视频来让学生写话,学生在表达中,流淌的是充满童年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巧用文本,让小练笔落在实处。低年级的词语模仿为练笔的主要内容,中年级练笔的着力点在段落训练上。高年级练笔指向感受语言特点和布局谋篇。
三、古诗文诵读重在体验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到古诗文阅读重在体验的观点我很赞同。要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维度。要做到丰富读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读成诵。注重情境体验,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蕴,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学活用中深化认知。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读诗歌就会发现诗人对画面的描写与勾勒,鼓励学生运用思维转换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联动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老师深思与研究突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这样要求自己:要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学龄学段特点,深度解析教材,精准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争取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7篇
咱们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学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况,老师教起来也感到力不从心。我一直有个疑惑,外国的老师是怎样教语文的?外国的小学生又是怎样学习的呢?自从我读了《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这本书,我才明白我们之间的差距。这本书的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吴教授给了我们一双看世界的眼睛,看看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则能更好地知道我们的教学得失。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以阅读教学为中心开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语文教学中识字、听说、写作都是围绕着阅读开展,在阅读中识字;
通过阅读学习写作,即读写结合:结合阅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等。在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阅读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第二,我们语文教材主要是阅读教材,听话、说话、写话没有独立的教材。
第三,阅读课时占绝对优势,超过70%。
我曾在别的教授讲座上听到或杂志上看到国外的阅读教学,似乎都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在教室里或到图书馆、阅览室里自主阅读,不少人也大肆宣扬,似乎西方经济发展迅速、学生创造力强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的那种阅读课,是指使用分编型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在扎扎实实训练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之外,他们的阅读课的确有声有色,的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为主。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他们阅读课中方法论思想的渗透。我们都知道,掌握了规律,掌握了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而分编型教材使用国家的这种思想在阅读课中体现得非常具体、鲜明。比如美国阅读教学中的小型课,就是很鲜明的例子。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是解读文章,而是交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如一年级的课题《怎样理解不认识的词语》,五年级的课题《如何解决阅读中的疑问》,都是着眼于阅读策略的教学。学生学到的这些策略性知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经常用到。
看看外国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的确立、教材的编写,如美国的阅读教学不仅给出了达成的目标,而且非常具体地给出了每学年学生阅读进步的测量方法和时间,还非常具体地举出了检测目标达成的具体表现,再对比我们自己的教材、课程、目标,最比觉得缺陷越多,我们的阅读课完全是取决于每个老师自己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老师所能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那就只能改变自己。现代语言学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获得的,是儿童生理成熟和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的。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几乎所有的阅读技巧、策略都是自己在长期的阅读中摸索出来的,既不成体系,也不见得完全科学,很多时候阅读方法甚至还很原始。所以我们应主动积极地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儿童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情境,让儿童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课中,教学目标要单一,从学生的疑问入手组织教学,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我们在讲读课文环节中教学目标就能够集中,教师无需再去考虑如何结合讲读安排、听说写作和语文知识教学等内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使得阅读教学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相对简单,还避免了什么都得管,结果什么都管不过来的尴尬局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在吴教授的《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这本书的思想引领下,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跳出庐山,遍览群山,方能更好地领略庐山的景致。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 第8篇
暑期,我阅读了《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针对书中分析的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我来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二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数量上,认读“四会”汉字900个左右,继续鼓励学生大量认读“二会字”,而识字重点则要放在“字形”的把握上。在识字方式上,核心任务是在类结构学习中,扩大汉字量,用活汉字,欣赏汉字。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具体措施,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和移植。如:将教材里一个单元的生字按照类结构组成集中识字单元,编成若干识字课,如:按字音规律,编成同音字、音近字识字,按字形规律分为同偏旁、形声字、基本字加部首、合体字减部首、熟字换部首等识字课;
按字义编成同义字、近义字、反义字等识字课。每课不超过十个字,将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和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上学期,我们祁老师就上过一节很有新基础味道的识字课,无论是在课前复习的鸟字旁和隹字旁的形声字,还是课堂中肉月旁和明月旁的形声字学习,以及最后“月字旁”生字的拓展,无不充分体现着类结构的识字教学法。这也说明,我们老师已经能够跳出以前点状地、单一地看一篇教材的思维模式,能够有一个单元和整册教材的背景。书中还提到:集中学完一个单元课文中的生字后,再集中精力学习本单元课文,识一批字,读一组课文,识字阅读交替进行,文本理解思路不再人为中断。我觉得这种方式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相信孩子的识字效果会更好。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逐年下降而困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重复的要求,陈旧的方法,太多的灌输,不能顺应学生发展需要,书中给出指导:识字教学中,用“教结构、用结构”的策略,通过“自学前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后交流检查”的课型,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
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切磋,老师的指导,提高生字识字率。这也就要求老师要随时分析学生的前在状态,不光是质量上也需要在速度上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比如:平时我们的课堂一味地让学生口头说记字方法,还总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单一且没有重点,可以适当减少口头分析时间,增加学生为记忆字形而动笔书写的机会,然后通过交流检查进行再次的巩固。识字课,动笔写字的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这样学生不光写了,还更好地记住了生字,同时,把识字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本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章节中,还提到了让我一直头大的问题,就是抄写生字数量的问题,过多重复、机械抄写,会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对识字效果并不大,可不写几遍,总觉得他们掌握不了。而能分析学生的状态,考虑他们的基础,用汉字结构规律选择书写是适当减少书写数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同一类字,可选择较难、可以实现结构迁移的的重点字书写,这样就能减少机械化却又没有效果的现象,也减轻了学生负担。比起机械化的抄写,更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是运用,大量阅读、汉字夹拼音写小日记、用易错字组句子等等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下笔书写先思考,根据意思选择字形。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悟,今后我会继续研究新基础类丛书,不断学习,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推荐访问:读后感 语文教学 书籍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读后感8篇 阅读语文教学书籍的读后感(实用8篇) 语文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