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五篇(完整文档)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3-02-27 09:35: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一
1966年秋天,他出生在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
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
上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主动提出不住校,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当时全班52个学生,51个住校,唯独他跑校。
为此,父亲咬牙花100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天气好的时候,路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积满了黑泥水,连下脚都很困难。
冬天更遭罪,路面结冰,非常滑,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去上学。
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骑车到学校时脸上、脖子上、身上都挂满了白霜,浑身湿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小雪人”。
但是,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因为初中就读的是农村学校,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中考时他的英语考了零分,但他还是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
上了高中,为了高考英语不拖后腿,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就连走路、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
如今整个航天员队伍中,属他的英语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诸葛”。
为了赚学费,他甚至在高中读书期间短暂辍过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可他始终没办法放弃学业,后来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
他的高中班主任说,好像一年四季都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凭借强壮的体魄,他轻松过关。
进入航天员队伍以后,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神舟五号飞天时,他虽然没有入选任务梯队,但却把专业书籍找出来翻了一遍又一遍,写下了六七十万字心得体会,时刻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二
3人航天员小组中,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湘潭县人,他也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的时候发动机发出那种轰鸣声,也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面钻来钻去,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说。
当年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在新疆,经过8年的飞行训练后,他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汤洪波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后,他一直坚持各种训练,为飞行做准备。
现在汤洪波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还摆放着他当空军飞行员时戴的头盔,它记载着汤洪波曾是一名优秀空军飞行员的经历。转做航天员的这些年,汤洪波虽然没有飞,却在时刻准备着。其间,汤洪波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每次,他都咬牙坚持,努力去克服,最终通过了一项项训练。
他始终坚信,这是他厚积薄发为空间站建设作贡献,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
2021年6月17日,机会终于来了。历经11年磨砺,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的汤洪波,带着他的飞天梦想,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奔向苍穹。
6月18日7点20分,通过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天和舱内有几个包裹已经从原来的固定位置被拆解出来,呈飘浮状态,航天员汤洪波手持一把电动螺丝刀,在拧螺丝;在他旁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互相配合进行工作。
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从开舱门到航天员回到核心舱,一共用时6小时47分钟,远长于第一次在2008年实施的出舱活动时间。3名航天员有明确分工。
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 https://m..net/ 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
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
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
通过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三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总能直抵灵魂,温润心灵。
《感动中国》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观看者以信心:不要沮丧,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让你感动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习心得万能 篇四
20_年2月18日,大家心心念念的《感动中国》如期而至,又会有哪些能担当、有作为的人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呢?
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一种拼搏叫中国女排,有一种情怀叫中国女排,有一种冠军叫中国女排,这都源于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今天在这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女排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金牌。这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
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梦想是引导前进的目标,但奔向梦想的道路却十分曲折,战胜困难需要精神的力量,中国女排就是这样成功的。站在冠军的领奖台往回看女排的里约征程,我们就能感受到精神力量的伟大。
小组赛2胜3负排名第四,让中国女排面对很多质疑,但这并没有打垮女排姑娘们,反而激发了她们放手一搏,敢于进攻的斗志,这种“斗志”是姑娘们的“洪荒之力”,是主教练郎平随机应变的谋略,更是强大的“女排精神”。它让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实现逆袭,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比赛之激烈,过程之曲折,结果之振奋,让人看的心惊动魄、喜极而泣。她们的胜利真的是一分一分拼出来的,是一次次飞身一跃的扑救,是一次次高高跳起的重扣,更是一次次逆境之后的绝地反击。
女排姑娘们绝不放弃任何希望,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每分必争,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再现,它让中国女排打出的竞技状态,所向披靡,这样的中国女排,怎能不取胜?
的确,排球也是一项集体运动,只有所有队员积极配合互补,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看到每得一分,大家都挥臂庆祝,相互加油鼓劲;每失一分,也在相互提醒,研究战术。
在半决赛对阵荷兰时,来到里约的12名队员全部上场,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有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敢于拼搏,这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在“女排精神”的指引下,这种力量势不可挡。
带领中国女排团结一致的人就是郎平!历史证明,郎平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更是一名传奇的教练。
当球员她是“铁榔头”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当教练,她总是临危受命,挽救低谷中的中国女排。这一次她也终于获得金牌教练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从队员到教练,郎平是“女排精神”的传承者。
32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注入强劲的动力;
12年前中国女排再次夺取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得以传承发扬,振奋了中国体育各项目不断突破;
今天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振奋人心,给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顽强拼搏的动力。
“女排精神”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今天我们愿意为女排夺冠刷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习心得万能 篇五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在20_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__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__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5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事迹 感动中国 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五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